三十天後,毛頭回來了。
這個反應過程,是個不折不扣的化工製程。椰子油起泡劑比較正式的名字,是「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或「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 「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鈉」,英文的INCI名叫Sodium laureth sulphate,簡寫是SLES。
但是其實這個名字是廠商自己取的,其中,椰子油只講對了一半,起泡劑也不是個正常的化學名詞用語。Photo Credit:韋恩的食農生活 再來帶大家看看SLES的分子結構,SLES的分子大致可以分成4段,最左邊的是個很長的帶12個碳的碳鍊,叫做月桂基或是十二烷基,這就是由椰子油來的部分。所以大家看完韋恩的說明,還會認為這樣的SLES(椰子油起泡劑)是能叫做天然的嗎?而坊間有有多少廠商還將SLES(椰子油起泡劑)塑造得很天然呢?大家不妨睜大眼看看,就知道廠商的良心究竟到哪種程度。看到這樣複雜的正式名稱,我想很少人還會幻想它跟天然能夠直接劃上等號吧。椰子油起泡劑之所以讓人覺得天然,我想是這個名字叫得好,看到椰子油這三個字,讓人就想到熱帶海灘搖曳生姿的天然椰子樹,或是生酮飲食正熱門的椰子油。
柚子皮環保清潔劑坊間的教學做法很多,不外乎是將柚子皮浸泡酒精萃取精油,或是加上黑糖封起來一段時間做所謂的酵素,接下來就會進行最後一道步驟對我而言,這是必須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寫下的作品。當他從飛機下來時,我上前去代表台灣人和他握手,那一刻我確實感覺到他很偉大。
事實上,許多剛從南洋等地回台的台灣兵,立即被國民黨政府徵召投入國共內戰。(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四日陳儀長官蒞台時,三青團和台灣學生聯盟都到松山機場去迎接。這些人的命運相當悲慘,多數人喪失生命,倖存者也被迫離鄉背井,甚至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運動中飽受迫害。他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名將很像,留著兩撇小鬍子,個子不高胖胖的。
國軍評估空軍「故欲單獨對敵匪作戰,殊難達成預期之戰果……我空軍部隊數量不多,作戰能量頗低,難期適應爾後之真正作戰」。陳逸松的記述,堪稱當時台灣人的典型寫照。
國共內戰更讓一九四八年之後就有大量中國大陸和中華民國軍政機構人士移居台灣,自然也強力限縮了台灣在當時獨立的可能,這也是二戰後的其他殖民地所沒有碰到的。登陸地點為雷州半島,出動兵力十一萬五千人,飛機四百架,需要五十五萬六千噸船舶運輸。當時台灣沒有堅決主張獨立的領袖、組織和武力存在。然而,最後他們卻被調往中國投入國共內戰。
一九五五到一九五六年間,蔣又指定當時的陸軍副總司令胡璉將軍,邀集國防大學和實踐學社教官,組成「凱旋計畫」小組,擬研對福建、廣東兩省的自力反攻作戰構想,但並無策訂細部及次級計畫,也未能對後勤支援和運輸能力詳細計算。相形之下,共軍在一九五〇年七月就已有飛機一千七百七十四架,數量上為國軍五倍(一九五一年底全軍僅有飛機三百四十架,妥善者兩百六十九架),國軍不只飛機數量少,也缺乏訓練。文:張國城 台灣人錯過了民族自決的歷史窗口 討論國共內戰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解讀和爭議更是人各言殊,海峽兩岸的說法在過去更是南轅北轍。這應該是「反攻大陸」計畫最早的雛形。
其次的誤解是分不清台灣人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國民?當時就法律地位來講,台灣人可能仍是「戰敗國」(日本)國民,但就心態上,幾乎完全沒有人認為自己不是戰勝國(中華民國)國民。二二八事件之後,也有一波台灣徵兵,人數至少在兩千人以上。
我不禁心想,你們這些日本人,以前你欺凌台灣人,用腳踢台灣人,今天看你如何再顯威風。本書基於篇幅關係不去討論國共內戰孰對孰錯,但常見的誤解之一是台灣置身於國共內戰之外。
當時的判斷是中南半島為新的反共戰場,可能出現類似韓戰的態勢,就是中共自中國大陸廣西出兵進入中南半島支援北越作戰。在反攻對象方面,在福建發動反攻作戰則是當時唯一的選擇,因為福建是距離台灣最近的省分,但福建本身的地形利守不利攻,因此有攻打廣東的計畫。在對自己的命運不知道有那些選項,也不覺得該做選擇的情況下,台灣人做出回歸中華民國的選擇並不意外。在國共內戰期間,投入戰爭的台灣兵至少一萬五千名,其中超過一萬人陣亡,約三千人被俘虜變成共軍。且韓戰之後,中共空軍戰力大增,已經全部進入噴射化,完全不是螺旋槳時代的國軍空軍可以對抗的。其次,任務能成功的前提是:第一,空軍能奪取制空權。
「反攻大陸」的計畫與現實 中國內戰對台灣還有另一項重大影響,就是台灣從一九四九年之後,成為「反攻大陸」的基地。蔣在同時下令陳誠等人開始研擬「復興計畫」。
第二,在福建發動反攻作戰,以牽制共軍不能向雷州半島轉移太多兵力。但演習狀況卻顯示各艦隊對空聯絡演練不足,實彈射擊太少,命中率低,要港反潛與搜索巡邏都不嚴密。
可想而知,這樣的動員能力完全超過當時國軍能負荷的範圍。這實在難怪我們這麼想,台灣人過去五十年,上自父母祖先下至兄弟姐妹朋友,都受過日本人糟蹋過,我雖然從小到日本本國去唸書,個人沒受到什麼痛苦或侮辱,但作為台灣漢民族的一分子,民族間的歧視讓我深感厭惡。
就空軍爭取制空權來看,國軍空軍在一九五〇年代初期還是以二戰時期的螺旋槳戰鬥機、轟炸機為主力,且零附件逐漸消耗(根據一九五一年國軍軍事會議中空軍的報告,一九五一年底航空器材僅能補充所需的百分之十)。直到一九六二年,國軍才獲得十一種噴射機之換裝,還有兩個F-86F戰鬥機中隊已完成「特種武器」的投擲訓練,局面才稍有改善。第三,游擊隊和民眾能廣泛起義,反制共軍。飛行員每月飛行時數僅為兩小時半,可以想見國府難以確保制空權。
這些台灣兵主要被編入陸軍七十軍、陸軍六十二軍九十五師與台澎海軍技術員兵大隊,其他還有二十一師、青年軍、輜重兵汽車第二十一團、此外也有台籍日軍滯留中國戰場被國軍徵用者,包括各部隊軍醫、軍械士、翻譯等技術人員。一九五四年,台灣情勢初步安定,蔣中正下令研究美國國防部組織,四月,蔣決定實施台灣軍民工廠動員演習,以了解純以台灣一地,究竟有多少力量支應反攻。
前提是在美軍海空支援下,國軍實施反攻大陸作戰。這其實已經揭示了一切反攻大陸計畫所難以克服的難題。
那些日本高官都排在最後面,每個人都頭低低的不敢正眼看,我們則是意氣昂揚,興高彩烈地迎接他。因此計畫中還包括為密匿國軍反攻企圖,以沖繩島作為部隊出發及物資屯儲基地的構想,並希望美國將援助我方反攻的軍需物資偽裝成運往中南半島援助法國的物資,以避免引起中共警覺我方反攻大陸之行動而降低成功機率。
「反攻大陸」其實是中國內戰的延續因此對於羅興亞難民,其實大部分馬國穆斯林的反應不太積極。普遍上,馬國華裔基於歷史悲情和「次等公民」的待遇下,幾乎把大部分的關注和資源都專注在華文教育、民間信仰和社團組織上。不過,筆者認為馬國華裔的立場也非鐵板一塊的,如來自台灣的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雖然成員以華裔為主,但他們卻是馬國國內援助羅興亞人時間最長,且制度最妥善以及資金龐大的組織之一。
因此中東的人道課題,能容易獲得馬國巫裔的關注。Photo Credit:張安翔 圖中的羅興亞大哥(右)於1989年已開始在檳城州生活 馬來西亞巫裔 巫裔(馬來人)是馬國國內人口最多的族群,由於馬國憲法的局限,巫裔必須得是穆斯林。
特別是2012年和2015年緬甸發生大屠殺後,這也導致馬來西亞境內的羅興亞人數一路飆漲。對羅興亞人的關注,大部分的馬國華裔多處於不理會,甚至厭惡的程度。
依個人的觀察和了解,巫裔對人道課題的關注一直受宗教因素影響,譬如同為穆斯林國家的巴勒斯坦、敘利亞或葉門的局勢發展,一直受到馬國巫裔同胞的關注。馬來西亞人的人道關注 在馬國的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國人關注的人道援助和慈善工作,只局限在拜訪老人院或孤兒院送東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