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谐权具备权利的资格要素吗?人权的主体是人,人权是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要求他人、社会、国家作为或不作为以帮助个人实现其权利的要求。
看到会议参加人数超过一千人,规模庞大,有学术讨论,有意见领袖的演讲,有联合国官员和政府高官的呐喊助威,还有大游行、街头表演和死刑家属声泪俱下的诉说,我都快被感染了,不过,一想到他们中很多与会者主要关心和针对的是美国这种一年杀了37名的国家,我就多少觉得有点小题大作,有了离我天朝大国有点遥远的感觉……当然,这是在我进一步收到他们送来的资料,以及进入他们网站阅读了一些资料之前,这之后,我决定这个显然不是我专业范围之内的会议是值得参加的。有犯罪专家推测,这飞来的子弹可能是某个爱枪人士擦枪走火了,这种事在枪支泛滥的美国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我希望读者——有专业背景以及像我一样第一次关注废除死刑的朋友,能够在这两天我上飞机前,给我留言,发信息,写信(henry_yang1965@hotmail.com),谈谈你对死刑和废除死刑的看法和意见,我一定会想办法把你的声音传出去,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各位……啊,对了,我看到的公开资料中有这样的统计,2008年全球各国共执行死刑2390起,其中90%发生在以下五个国家:巴基斯坦:36个人被合法处死,屈居第五位……美国:37个人被执行死刑,每一位都会引起一番议论,出书和电影……沙特阿拉伯:杀了102位,其中有39位是外国人……伊朗:这一年共处死346位,离一天杀一个还差几个,争了个亚军……中国:1700个,中国人,有人还说这数字不确切,差了好几倍……现在你知道了,我为啥去参加会议吧?等我的消息吧……杨恒均 2010-2-20 赴第四届世界废除死刑大会前夕(4th world congress against death penalty ) 进入专题: 死刑 。也难怪,在凶手被擒之前,有些美国人被吓得不敢出门,甚至在家里时也赶紧关好门窗……FBI和警察展开了规模最大的搜捕行动可是,紧接着,又有第二个人遭遇这飞来的横祸,然后是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 短短三个星期里,在华盛顿周围特别是北弗吉尼亚地区,竟然有十位美国人被远距离飞来的子弹精确射杀,三位严重受伤…… 这些被害者没有相同之处,有的在路上开车,有的在打球,有的在散步——砰的一声闷响……这件连环枪杀案当时对该地区以致全美民众造成的紧张和恐慌可以说并不亚于911事件,想一想,不管你身在何处,不管你在干什么,随时会有一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把你射杀。过去四十年里,世界各国对死刑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申讨多杀、滥杀和错杀到质疑国家是否有权力合法杀人,以及死刑是否真能够阻遏犯罪等等,基于神圣的人权和有限的国权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废除了死刑。目前本人还没有决定最后的发言议题,将在广州飞巴黎(日内瓦)的十几个小时最接近天堂的飞机上,思考废除死刑问题。
看到会议参加人数超过一千人,规模庞大,有学术讨论,有意见领袖的演讲,有联合国官员和政府高官的呐喊助威,还有大游行、街头表演和死刑家属声泪俱下的诉说,我都快被感染了,不过,一想到他们中很多与会者主要关心和针对的是美国这种一年杀了37名的国家,我就多少觉得有点小题大作,有了离我天朝大国有点遥远的感觉……当然,这是在我进一步收到他们送来的资料,以及进入他们网站阅读了一些资料之前,这之后,我决定这个显然不是我专业范围之内的会议是值得参加的。美国历史上对死刑并不都是这么慎重的,也存在多杀、滥杀甚至错杀的事,但这些年,杀的越来越少,据大赦国际的统计,2008年,美国一年里执行了37起死刑,这和同年总数高达2390起世界死刑次数相比,还算公平的,但问题在于,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几乎所有的西方民主国家都废除了死刑。另一方面,看待自己选择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如何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选择。
这或许可以解释说,炒房为何会成为房东、炒股为何会成为股东。专业领域中,各种辩论会、研讨会、学说争鸣,莫不如此。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又表明,每个人的信息都是一种local information,因此都是一种有限的信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以你是否认识它而有所不同。
我们每个人很可能都是自以为是的看门人。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他渡过生活的难关。那天,和张圣平教授说起此事,他说了一个观点。或者,以何种心态、如何面对塞翁的各种问题,本身也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由于人们信息的有限性是无法克服的,因此世界上的悲喜剧总是在一出出地上演。正如当年物权立法过程中,老百姓多数只关心小区绿地和车位问题一样,侵权立法为社会大众所关注和热议的,是被媒体称为所谓同命是否同价的问题。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这个故事说,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老虎吃不了牛犊,而是牛犊不知道老虎能够吃了牛犊。
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我把这个故事称为耶稣与看门人的故事。
当时张老师说了一个观点,我感觉很有道理。如果大家辩论的目的、比如诉讼中双方律师的辩论目的,并不是为了真理,真理就并不能因为辩论而越发清晰起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往往能够使一个选择更接近耶稣的选择。居家生活中,大到买房子,小到晚餐吃什么、看什么电视、几点睡觉,莫不如此。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人类对自己理性有限性的自觉,与年龄和阅历会有关系。
进入专题: 侵权立法 。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安排,因此,与自己安排不同的选择,必然就不是最好的安排。
那天有个记者电话采访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存在着不同。
不是技术下降了,是因为懂得危险了。因此,只要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立即产生的问题就是: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
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建立在有限信息基础上的选择,自然很可能的结果就是:自己以为是益处最多、害处最少的选择,完全可能是一种相反的结果。开车的司机也如此,开上一两年车,觉得自己已经差不多了,超速、随意变道、带着女朋友在车流中飙车,基本上都是那个年龄、那个时候的事情。有一个同事说的更直白些,她说,这个意思就是谁死了埋谁。
多数人选择的股票一定是看涨的股票,但是,看涨的股票不见得一定是业绩最好的股票。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
同时,我感觉,从这个故事中还可以读出与作者结论不同的感悟。说到此,我马上想到的就是侵权法立法中的各种争论。
更为要命的是,人类有一个天性,那就是人们往往喜欢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选择。而所谓的内行,精心设计的也许恰好正是看门人的方案。
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既然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耶稣,我们能做的只是对自己选择的怀疑和对他人选择的宽容。凯恩斯提出,假设需要从100个候选人中选出10个美女,选得最准的人会获得重奖。当然,这也是人们认为完全计划经济不可行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但每一个人,都可以认真地活在当下,体验各种最好的安排。
因此选出来的美女不见得一定就是100人中最美的,当然美、本身就是一个主观判断。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
在侵权立法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一般条款模式的选择。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