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原则,重点支持在富阳区内注册的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项目,鼓励和推进对富阳区内屋面面积相对较大、屋顶承载符合安全标准、设备易于安装、发电就地消化能力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农村、大型商场(市场)等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项目。
大多数情况下,原始开发商是收益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太阳能和风能制造商: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开发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运营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
然而,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是否合适,即满足不同类型融资人对大量资本的要求。太阳能发电规划则更为宏伟:计划从2010年的不到1GW,增长到在2015年的35GW,并且在2017年达到70GW,其中预计有一半以上来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如果公用事业级别的项目通过收益公司(股票)融资80%且资金成本低于5%,那么在上网电价(FiT)高于1.4元/千瓦时,且每瓦的安装成本小于等于7元而容量系数大于等于26%时,该项目就是具有吸引力的(IRR高于12%)。毕艾伦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四种创新型融资模式,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增加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并鼓励优质项目。例如,德国和新兴市场的社区正采取这样的模式。
到2017年,中国计划将风能装机容量提高至160GW。租赁是另一种有吸引力的融资模式,因为开发商可以通过从第三方租赁资产省去大量的前期资本和安装成本。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分布式光伏如火如荼的进行,储能产业也开始微风渐起。
而其光伏逆变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30%,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的技术相通性也为其发展储能业提供了优势平台。在电力系统的发展中,储能逆变器是智能管理的核心设备,相当于智能电网中的芯片,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发展储能产业,也可以说储能系统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条件。然而比起越来越成熟的光伏市场,储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却并没有那么乐观,无论是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还是商业模式,储能都还处在观望和探索期。特别是产业政策的不明确,让储能产业的发展之路走的更加艰辛。
此外,他也谈到,目前国内储能在弃风弃光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技术上的制约,成本过高是主要原因。此外,在三沙市永兴岛独立光伏微电网、浙江舟山群岛多能互补独立电力系统、北京左安门智能公寓微网等实验示范项目中,阳光电源的系列储能逆变器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他同时向记者表示,储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完全复制光伏的发展之路企业在储能的研发方面一直持续不断的投入,但是企业的资源有限,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储能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存储能量、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还可以用于电网的调峰调频、微电网以及户用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发展中,储能逆变器是智能管理的核心设备,相当于智能电网中的芯片,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发展储能产业,也可以说储能系统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条件。
据其介绍,在上海洋山港电能质量控制项目中,一个3兆瓦与大电容相结合的调峰调频储能系统已进入应用阶段,利用储能系统可以平滑掉对微电网的冲击;在青海治多县微电网项目中,6台500千瓦的储能变流器利用并联技术,实现既可并网也可离网。吴家貌说,从电力行业的角度以及能源安全、能源战略行动计划的角度来看,储能都应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他同时向记者表示,储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完全复制光伏的发展之路。因此我们联手三星SDI,引进学习其先进技术,提升国内储能产业标准,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他说道,而这便是阳光电源与三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初衷。特别是产业政策的不明确,让储能产业的发展之路走的更加艰辛。
另外最引起关注的是西藏措勤县智能微电网工程,该电站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供电系统项目,在微电网领域的多能源互补应用、高海拔地区应用、以及虚拟同步电机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阳光电源的储能技术已经在微网、并网以及大型码头上得到了大批量应用。
特别是了解市场需求后进行持续微创新,可以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和进步。而谈到创新,吴家貌表示,企业应该多鼓励创新,一个是颠覆式创新,一个是微创新。他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储能行业存在良莠不齐的局面,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日、韩等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阳光电源(以下简称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吴家貌在接受《机电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外,他也谈到,目前国内储能在弃风弃光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技术上的制约,成本过高是主要原因。而其光伏逆变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30%,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的技术相通性也为其发展储能业提供了优势平台。
而据了解,目前阳光电源每年在研发创新上投入一亿元左右。实际上在微电网技术里并联技术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的应用有一些创新均流技术,这是比较复杂的控制技术,因为控制不好就会导致一些电池充上电一些电池没充上电或者充不饱和,这对电池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比起越来越成熟的光伏市场,储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却并没有那么乐观,无论是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还是商业模式,储能都还处在观望和探索期。如果储能系统中电池寿命短、一致性水平不高,将不利于能量管理,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提升运维成本。
我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未来我们会把储能这项业务作为重要的战略持续投入。现在电池成本也以每年15%的速度下降,吴家貌说,也许研发时间会很长,但是到了拐点可能会突然爆发,成本不会以直线形式下降,下降比率会越来越大,就像光伏组件从当初的每瓦30多元到现在的3元左右,储能产业到平价应用的阶段不会太久。
而当前无论是能源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没有避开储能这一环节,因此他也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储能产业的战略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此外,在三沙市永兴岛独立光伏微电网、浙江舟山群岛多能互补独立电力系统、北京左安门智能公寓微网等实验示范项目中,阳光电源的系列储能逆变器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而越是这样无法规模应用,就越没有具体数据作支撑,从而无法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不难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之初政策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政策支持,企业不断技术创新,从而降低成本,待产业发展起来后再逐渐取消政策的扶植。
相比储能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我们国家缺少储能产业发展起来的政策支持和电价基础。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分布式光伏如火如荼的进行,储能产业也开始微风渐起
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循环递进机制的逐步建立,必将加速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何国庆告诉笔者,对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其并网特性与风电场上有很多共同点,所以光伏电站并网标准制定时充分借鉴了风电标准的经验和教训,《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在有功功率变化、低电压穿越、电网适应性等方面,有所同也有所不同,突出了光伏短时功率变化更快、逆变器控制性能更好的特点。
当分布式光伏容量在一定区域内达到一定比例时,会对电网运行带来较大风险。与风电主要是集中式发展不同,光伏发电市场存在大量分布式开发方式,由于分布式开发点多面广,单个容量小、投资少,并网标准要求过高就会大幅增加并网成本。
首轮标准并不高今后还将循环递进在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方面,《意见》在光电转换效率和衰减率两大指标上提出了量化标准。我国光伏产业如果还是扮演世界加工厂的角色,未来之路将无以为继。组件的转换效率在上述电池数据基础上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19%左右,多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则是18%左右。
参与并承担了该项目研究工作的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主任何国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光伏发电并网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牵头承担,该项目构建了我国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质量评定、运行维修和并网检测四大类80余项标准。孟宪淦指出,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光伏技术和产品,采取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标准,将有利于支持先进技术产品扩大市场,加速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规范光伏发电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
据悉,领跑者计划对先进技术产品要求更高,如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其中,光伏发电项目新采购的光伏组件应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相关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如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8%等。
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可这光环的背后靠的是规模化效益,而不是技术与质量效益。针对信息监测方面,由于不要求分布式光伏上光纤等专网通信方式,分布式光伏发展给电网的监控带来较大困难,目前分布式光伏大都处于不可预知、不可监测、不可控制的状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