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傈僳语,群众总与他掏心里话,都称他是尼努葩,也就是最贴心的人。
近年来,施甸把气候、生态、医疗、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康养产业。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姚关镇,10年来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力度不减。
1978年施甸县有公路403.5公里,1988年末增加到650.5公里,201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10.918公里。2018年,施甸县城埋设雨水管11.6公里,污水管10.4公里,河道治理7公里,实施棚户区改造1450套,拆除两违建筑11.74万平方米。1962年,施甸街属保山县南部一大集镇,面积3151平方米,以农业为主,5日为集,3个生产队总人口4598人。在外地工作的徐会兰每次回到施甸,都会到城里转一转,她说:家乡越来越美了,都不敢认了。至201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1.16%。
201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05亿元,是1963年0.0146亿元的620倍。大家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相信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建阵地 让群众心有所寄居住在辛街乡邹里社区,居民们的心里满是幸福感。
在这些阵地上,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筑起了邹里社区居民的梦想家园。由于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内的居民分别来自辛街乡、汉庄镇、芒宽乡、瓦马乡、瓦窑镇,人生地不熟,加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一样,并且一些人对搬迁这个事心里一直在打鼓。于是,村党支部就把老党员、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织起来,以挂包方式共同做村民的工作。有情有理的说教,入脑入心的宣传,慢慢解开了群众心里的疙瘩。
利用这些资源,社区以文化活动为引领,用歌舞的形式,借举办节庆活动之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移风易俗、传统美德、法制宣传、感恩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如今,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一些乡镇、街道、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建、管、用、育一体化的成效,逐渐打造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
结合各类评比活动,组织妇女开展刺绣等手工艺比赛,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朗读比赛等。在隆阳区,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和传统美德的宏扬、优秀文化的传承,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地都在探索、在丰富。经常开展社区内各团队比赛,积极参加街道或区委政府组织的广场舞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文体比赛。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把住进楼房的居民的心也关了起来。
老年大学、红色影院、文化广场等则是邹里社区的文化阵地。梦想家园这个经村民提议并投票产生的社区名字,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对现在生活满意的一种表达,也承载着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春节、端午节、儿童节等节庆日,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写春联送温暖活动、包粽子送温暖及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其间,这群老年人因主动承担起了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的工作而被称为夕阳红调解队
以厨艺培训为平台讲好保山故事。突出民间交往、文化交流和感情交融,借助亲情中华等平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组派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保山特点、厚植侨胞乡音乡情的团组出访周边国家,提升保山的对外影响力。
以文化交流为载体展现保山特色。近年来,保山市已先后组织4个文艺演出团赴泰国清迈、缅甸曼德勒、密支那等地,开展文艺演出8场次、观众累计达21000多人次,得到海外侨胞的一致好评,极大地宣传推介了保山。
针对海外中餐馆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利用中餐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保山的对外友好交往聚集民意。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近年来,保山市先后承办了中缅边境地区餐饮人员培训班,缅甸密支那地区的32名学员参加餐饮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文化中国味道云南厨艺展示培训活动,举办展示培训3场,集中培训展示滇菜19道,培训学员近400人,参加品鉴的华侨华人达500多人。近年来,保山市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和侨乡优势,通过文艺演出、厨艺培训、侨刊乡讯等形式,巧打三张牌,展现保山对外新形象。近年来,保山市侨办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侨乡文化有奖征文活动,协助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完成了纪录片《赤子丹心华侨华人云南抗战纪实》的拍摄工作,配合新华社对外部和新华社云南分社完成了对南侨机工翁家贵、爱国侨领梁金山后人的采访工作;认真办好《侨乡保山》杂志,已编发7期、10000多册,先后编辑出版《华侨与滇西抗战》《侨海春秋》《天堂鸟》《天那边的路》《侨乡情愫》《腾越的领事们》《南侨机工的滇西记忆》等侨乡文化系列丛书,发挥了集体家书的感召作用。大力挖掘、整理、出版侨刊乡讯,传播乡音乡情,传递亲情乡谊,打造侨乡文化品牌,彰显侨乡文化特色。
保山市是云南省第一大侨乡,保山籍的华侨、华人达50余万人,分布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以侨刊乡讯为抓手传递保山声音
为决胜脱贫攻坚,带动产业发展,蒲缥镇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目标,引导贫困户种植甜柿,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50户,其中种植甜柿315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蒲缥镇相关负责人、部分邮政快递行业负责人接受采访。蒲缥镇扶贫车间果蔬分选、包装、冷冻仓储项目基地也正在建设,该项目占地46.46亩,涵盖冷冻仓储、果蔬分选、果蔬包装及业务用房,项目计划投资1779万元,建成后可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点部分贫困户务工问题,实现搬迁户住得进、住得稳、能脱贫。
本网讯 1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央广网、中国邮政快递报社、中国交通报等15家媒体记者团到蒲缥镇采访甜柿产业发展。目前,蒲缥镇甜柿种植面积已达15000余亩,2019年新植9000亩,2020年计划新植6000亩,预计2020年全镇实现甜柿种植面积达30000亩。记者团实地考察了甜柿种植基地、王头寨社区清牌果业收购点,对蒲缥甜柿产业发展情况、产业扶贫情况、甜柿销售现状、产业发展方向、邮政快递行业助力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进行了个别访谈记者团实地考察了甜柿种植基地、王头寨社区清牌果业收购点,对蒲缥甜柿产业发展情况、产业扶贫情况、甜柿销售现状、产业发展方向、邮政快递行业助力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进行了个别访谈。
为决胜脱贫攻坚,带动产业发展,蒲缥镇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目标,引导贫困户种植甜柿,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50户,其中种植甜柿315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本网讯 1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央广网、中国邮政快递报社、中国交通报等15家媒体记者团到蒲缥镇采访甜柿产业发展。
蒲缥镇扶贫车间果蔬分选、包装、冷冻仓储项目基地也正在建设,该项目占地46.46亩,涵盖冷冻仓储、果蔬分选、果蔬包装及业务用房,项目计划投资1779万元,建成后可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点部分贫困户务工问题,实现搬迁户住得进、住得稳、能脱贫。蒲缥镇相关负责人、部分邮政快递行业负责人接受采访。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目前,蒲缥镇甜柿种植面积已达15000余亩,2019年新植9000亩,2020年计划新植6000亩,预计2020年全镇实现甜柿种植面积达30000亩
本届进口博览会,在保山交易分团积极筹备、精心组织下,保山共有50余户企业、120余人参会。11月6日,保山交易分团领导、各成员单位领导及有关县(区)领导出席了由云南省交易团举办的云南省重点产业投资合作暨全球采购主题推介活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涛代表保山作保山小粒咖啡深加工项目推介。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保山市成立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云南省交易团保山交易分团,团长杨军市长、副团长姜涛副市长率各成员单位领导及有关县(区)领导赴上海参会。
推介活动上,保山市签约2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投资概算约50亿人民币。参会期间,保山交易分团紧紧围绕进口成交中心任务,着力引导企业主动对接,极力促成交、促签约,利用进口博览会机遇,积极为企业搭建国际化对外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全市对外交流合作发展。
本网讯 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进口博览会,在保山交易分团积极筹备、精心组织下,保山共有50余户企业、120余人参会。
推介活动上,保山市签约2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投资概算约50亿人民币。11月6日,保山交易分团领导、各成员单位领导及有关县(区)领导出席了由云南省交易团举办的云南省重点产业投资合作暨全球采购主题推介活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涛代表保山作保山小粒咖啡深加工项目推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