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在前不久下发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光热发电等领域的技术定型,继续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太阳能热发电新技术和新模式。
归纳原因有四:一是西北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与输电网和市场缺乏配套。有人会问既然弃光问题日益严峻,并成为绊脚石,为何还有一些企业依旧纷纷加大对光伏电站的投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里我要说的是毕竟光伏电站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盈利最多的环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痛并快乐着!弃风、弃光是技术问题吗?还是体制问题?一些地方电力部门认为是技术问题,当然因为技术可以冠冕堂皇地扣上弃光,保护地方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你那边风很强,你那边太阳很强,我这边煤也很强啊。
但是有了能源的发展,经济发展不一定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下,光伏发电被视为增速最快,倍受追捧的清洁能源,并且国家、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来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青睐,然而在应用普及的道路上却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国家电网有最直接的关系。所以弃光现象突出。三、缩短企业可再生能源补贴申报、审批和发放周期。
当然要想彻底改变一个现状,单独靠这几点个人拙见还远远不够,行业不是一个机构的行业,更不是某个地方的行业。譬如说在西北地区,主要原因是当地火电、风电占据大头,而电力消纳能力有限。据公开资料显示显示,201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附加较2014年有所降低,为6.17欧分/千瓦时。
这一数字对于正在弃核中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2014年德国居民电价平均为29.14欧分/千瓦时,2015年为28.68欧分/千瓦时,2016年为28.69欧分/千瓦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正在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模进行控制。德国太阳能协会BSW-Solar的通讯和市场总监DavidWedepohl表示,两个主要的政策层面的改变造成该国上网电价补贴的增量递减,其有效扼杀地面安装部分,以及最近对光伏电力的自发自用征收附加费,这一直作为对于寻求投资于光伏以抵消不断上涨的能源账单的企业的威慑。
根据地面光伏电站招标规定(FFAV),提供太阳能发电最低竞标价格的电站运营商将获得财政补助。在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中可以看到,法案给出了FIT补贴的容量上限:陆上风电每年为2.5GW、光伏每年为2.5GW、离岸风电每年为6.5GW,生物质能为每年1GW,此政策一直到2020年。
而事实上,为了达到2050年减排目标,到2050年德国太阳能累计装机达到200GW,而相应的每年新增装机应该是4-5GW。据统计,2015年,德国光伏新增装机约为1.3GW,大约占到全球新增装机的2%。2014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补贴总计达到215亿欧元。在此之前,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一直采用固定电价政策,比如EEG-2012精确规定了水电、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风电、太阳能、地热发电等十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具体上网电价,希望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者创造了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
德国联邦与经济能源部的表述就是德国的能源供应一年比一年更加绿色,可再生能源比例逐年上升。德国已经开始控制光伏发展的规模。今年年初,德国联邦与经济能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对地面光伏竞拍政策第三轮审查后,光伏安装成本与第二轮审查相比下降了5.8%。这种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使用的招标方式再次被引入到经历了多年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光伏市场中,说明产业政策实施并非一成不变,而不同阶段尝试使用不同手段来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
据资料显示,2012年德国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是3.6欧分/千瓦时,2013年是5.28欧分/千瓦时,2014年继续增加,达到6.24欧分/千瓦时(这已经相当于终端电价的20%)。2008年,对(EEG-2004)再次进行修改,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09),法律条款由最初的12条扩充为66条,形成了较完备的框架;2011年6月,《可再生能源法》(EEG-2012)通过,并在2012年又进行了两次局部修订。
德国联邦与经济能源部表示,地面光伏电站补贴试点招标的目的在于经济高效地实现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目标,同时保证较高的接受程度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最晚自2017年起,将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额度,未来还将再次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以便将新的招标模式应用扩展到其他类型可再生能源。
由于此次修订幅度很大,在发展思路和原则上有比较大的调整,2014版《可再生能源法》也被称为《可再生能源法》2.0版。2004年,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最重要的目的是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在对法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后,规定了上网电价每一年逐年递减的幅度,以推动整个产业成本的降低。通过政策的引导适当放慢发展节奏也是让市场更为成熟、投资趋于冷静最好的控制手段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开始,德国已经试点针对一些地面光伏电站采取招标方式。与此同时,老旧的太阳能系统也将达到服役期,将逐渐被替代,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每年德国光伏新增光伏装机应该要达到6-7GW,才能达成政府2050年的发展目标。中国光伏组件价格最低限价,也降低了在德国光伏投资的经济性。
并且规定电网运营商必须将符合规定的电站纳入其运营网络,优先购买其提供的全部电量。此前,并未对自发自用用户征收附加费,因而在德国境内能源合作社以及区域能源供应兴起。
一方面是补贴的降低,另一方面在中欧光伏组件贸易中,为了保护德国本土的光伏产品,政府对中欧光伏组件进口价格协议进行了规定,每瓦价格不能低于53欧分。2015年至2017年间将每年开放三轮招标。
减免优惠的范围限定为电费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极高的用电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必须是处于严酷国际竞争中,要保证他们的竞争力及工作岗位不受到威胁。并且此前法律规定,项目业主每个月可以有一次选择权,可以选择享受国家规定的固定上网电价,也可以选择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在此基础上再享受一定额度的补贴。
此外还应持续推动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尤其要积累经验,以便将来能在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中引入招标机制。德国作为世界上太阳能起步最早的国家,也是产业规模发展极其迅速的代表,德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路径、先进的技术、产业政策等,都成为了其他国家纷纷研究和效仿的对象,其中也不乏近几年来太阳能行业发展迅猛的中国。政策的调整是造成2015年太阳能光伏装机走低的直接原因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站位于西昌、盐源交界处,原有电力提灌站电费为每度1元,日用电费高达5000余元,使用太阳能提灌技术后,电费支出为零,极大地降低了用水成本。
这是记者4月5日从省农业厅获悉的。该项目系省级财政太阳能光伏水源工程试点项目,完全采用太阳能光伏电力。
不用电,不用油,太阳一照,水流高处,日前,全省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提灌站西昌市佑君镇站沟村磨盘隧道太阳能提灌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项目区优质稻、玉米制种、蔬菜和马铃薯四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按控灌面积约267公顷计,平均每公顷将增产900公斤,每年将促进农民实现增收48万元。
项目设计流量为每小时90-270立方米,设计扬程146米,太阳能光伏阵列175千瓦,为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提灌站该项目系省级财政太阳能光伏水源工程试点项目,完全采用太阳能光伏电力。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站位于西昌、盐源交界处,原有电力提灌站电费为每度1元,日用电费高达5000余元,使用太阳能提灌技术后,电费支出为零,极大地降低了用水成本。不用电,不用油,太阳一照,水流高处,日前,全省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提灌站西昌市佑君镇站沟村磨盘隧道太阳能提灌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设计流量为每小时90-270立方米,设计扬程146米,太阳能光伏阵列175千瓦,为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同时,项目区优质稻、玉米制种、蔬菜和马铃薯四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按控灌面积约267公顷计,平均每公顷将增产900公斤,每年将促进农民实现增收48万元。
这是记者4月5日从省农业厅获悉的此次与氢制造相关的研究的目标是获得与蓄电池同样的效果。
东北电力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获得与氢能源有关的知识及经验。从节能、提高能源安全性及轻减环境负荷等方面来看,氢能源有望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
然后再用由此获得的氢作为燃料来发电,为研发中心提供电力。实验设备由约50kW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约60kW的蓄电池、约5Nm3/h的水电解氢制造装置、约200Nm3的氢吸附合金式储氢罐(相当于放电约300kW)、10kW以下的燃料电池构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