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请求省环保厅向社会公布今年以来南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
这一估算并不包括地方配套、企业投入和国际合作资金。长期以来,中国在环保科技领域投入不足。
其中,最大的一笔投入来自水专项。该领域计划通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下称水专项)及其他各类科技专项、科技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展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6月28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水专项中央财政投入预算45.43亿元,总体资金投入则为112.66亿元。此外,以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探索和建立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与模式,同时大力提升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测服务、绿色产品认证评估、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环境技术服务技术水平,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业。
环保部还强调,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自主开发环境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这是中国面向2020年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大飞机制造、转基因育种等)之中,惟一由环保部牵头主持的项目。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中央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江泽慧、青海省政府副省长邓本太、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官员马丁?科西尔(Martin Cosier)和中国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江泽慧作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主题报告。青海应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通过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措施,来增强陆地碳汇功能,发挥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防固等功效,起到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青海新闻网讯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利用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减缓气候变化?7月12日、13日,一场相关国际研讨会在青海宾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就会议议题展开热烈研讨。此次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PRC-GEF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中央项目执行办、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青海省林业厅主办,得到了保护国际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国内环保组织的大力支持。
他们认为,解决青藏高原气候变暖问题,必须从更广的视角、更高的层次,采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副省长邓本太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制定了《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方案》,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到全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会议期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等10多位与会人员作了精彩报告或发言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日前联合发布的公告,2011年7月1日起,企业一律持商务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或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签发的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向海关办理通关手续。个别国家担心买不到廉价的中国稀土,对我国规范稀土等矿产资源生产和贸易的政策措施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这是毫无道理的。目前,我国规范稀土生产和贸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行业整合有序推进,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强。
规范稀土生产与贸易,还需要有关部门继续研究提出后续政策措施。基于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资源的需要,我国决定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实施管理措施。个别国家单方面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中国继续以牺牲本国环境,损害本国利益为代价,廉价出售稀土。环保部也要求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企业在8月1日前提交环保核查申请。
当前,规范稀土生产与贸易,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开发稀土深加工技术,挖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继续走低价出口稀土等矿产原料,再高价进口稀土深加工产品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注定不能得逞的。
据稀土专家介绍,我国稀土储量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15年来,我国廉价出口的稀土占全球稀土出口量的90%以上。这是我国为保护宝贵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采取的自主措施。
一些专家甚至担心,如果对稀土行业不加以规范,我国的稀土资源将很快枯竭,数十年后,将不得不从国际市场高价购买稀土这种战略资源。稀土是多种稀有元素的统称,是制造高科技和军工产品的关键原料。这表明,中国寻求的不是限制稀土的出口,而是奉行既满足国际市场对稀土的合理需求,又能保护本国的环境与资源的双赢战略。由于我国稀土价格过分低廉,个别国家封闭了本国的稀土矿,囤积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稀土。例如,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在稀土行业征收环境税和资源税,逐步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受益于我国的一系列规范措施,国际市场稀土价格持续上涨,价值回归,使得境外稀土开采有利可图。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今年确定的稀土出口额度与往年基本保持稳定,基本满足国际市场的合理需求。一家美国稀土公司已表示考虑恢复稀土生产。
多年来,我国稀土行业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私采滥挖、低价倒卖稀土的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对稀土初级产品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规范稀土生产与贸易,还需要有关部门继续研究提出后续政策措施。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日前联合发布的公告,2011年7月1日起,企业一律持商务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或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签发的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向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注定不能得逞的。多年来,我国稀土行业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私采滥挖、低价倒卖稀土的问题较为严重。这是我国为保护宝贵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采取的自主措施。稀土是多种稀有元素的统称,是制造高科技和军工产品的关键原料。
同时,受益于我国的一系列规范措施,国际市场稀土价格持续上涨,价值回归,使得境外稀土开采有利可图。由于我国稀土价格过分低廉,个别国家封闭了本国的稀土矿,囤积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稀土。
例如,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在稀土行业征收环境税和资源税,逐步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表明,中国寻求的不是限制稀土的出口,而是奉行既满足国际市场对稀土的合理需求,又能保护本国的环境与资源的双赢战略。
个别国家担心买不到廉价的中国稀土,对我国规范稀土等矿产资源生产和贸易的政策措施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这是毫无道理的。据稀土专家介绍,我国稀土储量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15年来,我国廉价出口的稀土占全球稀土出口量的90%以上。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今年确定的稀土出口额度与往年基本保持稳定,基本满足国际市场的合理需求。一些专家甚至担心,如果对稀土行业不加以规范,我国的稀土资源将很快枯竭,数十年后,将不得不从国际市场高价购买稀土这种战略资源。当前,规范稀土生产与贸易,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开发稀土深加工技术,挖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继续走低价出口稀土等矿产原料,再高价进口稀土深加工产品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目前,我国规范稀土生产和贸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行业整合有序推进,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强。
环保部也要求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企业在8月1日前提交环保核查申请。个别国家单方面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中国继续以牺牲本国环境,损害本国利益为代价,廉价出售稀土。
其中,对稀土初级产品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基于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资源的需要,我国决定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实施管理措施。
一家美国稀土公司已表示考虑恢复稀土生产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