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12月27日,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在枫林校区与15名学生代表共进午餐,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针对学生提出的课程考核、园区建设、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一一做出回应,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最后,焦扬代表学校为同学们送上新年祝福和学校慰问。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采取下拨经费,院系自主开展等方式送温暖,为同学们送去冬被、毛毯、回乡路费等帮助。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在今年的冬季送温暖活动中,学校以精准资助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助礼包,党委学生工作部结合物资帮困与经济资助的形式,设计阳光基金和新生适应专项,涵盖路费补助、生活帮困、学习发展、心理建设、社会实践、视野拓展等多项资助内容。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全天所有学生可凭我校一卡通在学校食堂刷一分钱,享受学校的爱心餐。
近期,复旦大学冬季送温暖活动全面展开,校领导分赴各校区慰问学生代表,送去冬日的温暖,送上新年的祝福。12月20日,副校长徐雷到张江校区学生生活园区,看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并与学生代表就书院建设、住宿设施、课程设置、学术科研和个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全校各机构科研经费首次突破30亿元。上海脑疾病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医联体模式示范效应逐步彰显。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持续改善,全年总收入突破83亿元,相辉堂旧貌换新颜,一批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教学楼、实验教学中心陆续建成。稳步推进五维育德工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超过70项,创近年来新高。向钟扬同志学习活动持续深入,更多的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在十佳百优评比中脱颖而出,广大教师涵养师德师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复旦人的精神风貌。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理想信念引领师生奋斗新传奇,以改革创新照亮发展新征程,一棒接着一棒跑,朝着我们共同的复旦梦、中国梦奋勇前进。老师们,同学们,由几代复旦人开创和奋斗的事业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上。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契机,建设《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追溯真理之光、重温信仰之源。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卓越2025人才计划稳步推进,构建起卓学—卓识—卓越—卓著的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
实施学校扶贫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帮助永平脱贫摘帽。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海内外校友和长期关心支持复旦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祝福。服务国家作出重要贡献,新建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中山—复旦联合创新中心,积极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获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计划支持。
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成为国家珠峰计划首个前沿科学中心,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上海数学中心正式运行。《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获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唯一特等奖。
2018年,学校发展态势喜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决定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通识教育改革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卿云绘宏图,光华添新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二字凝聚起全体复旦人最大共识,迸发出最大能量。全年发表CNS论文21篇,较上一年增加75%。科研创新能级不断提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牵头成立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7个院系启动试点2+X人才培养改革,为本科教育注入新动能。
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奖项人数创新高(制图:张成、钟凯旋)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动力,优化布局、凝练方向、提升能级,推动优势学科率先登顶、主干学科加速攀升、新兴学科跨越发展、交叉学科融合创新。许宁生代表学校对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
12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许宁生指出,复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加能够成就人才。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李蔚向与会青年学者详细介绍了上海高校青年英才揽蓄工程,并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作为揽蓄工程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各高校为加快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引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他热忱期盼有理想、有担当、有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加入复旦,选择复旦作为实现梦想的舞台,共同筑就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复旦梦。正举全校之力推进卓越2025人才计划,构建具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复旦特点的人才工作机制,完善有利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的制度设计,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主论坛报告环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金亚秋院士、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彭希哲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领军人才,与远道而来的青年学者分享了他们数十年的复旦人生以及他们理解的复旦精神。
金力与大家分享了复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规划,重点介绍了学校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发展体系,以及卓越2025人才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他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复旦大学刚刚召开了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建设新征程。会议期间,相关单位组织召开21个分论坛,参会青年学者在各个分论坛通过学术报告、实地参观、政策咨询、洽谈交流等环节,增进了与各院系单位、各科研团队的沟通,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
论坛以祖国召唤英才,复旦成就人生为主题,通过主论坛专题报告会、分论坛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集聚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商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大计。希望通过上海高校青年英才揽蓄工程,构建一个引智、引才、选才、育人的生态圈,建立一个一流学科、高峰高原学科相互协助的生态圈,建立一个从部属高校到市属高校合作培育人才的生态圈,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人才引进与合作交流平台,打造上海人才工作品牌和名片。
复旦正在构筑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环境,构筑各类人才充满活力的生态。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作主题报告,副校长周亚明主持报告会。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位青年学者的报名申请,经甄选后邀请近230位优秀青年学者参会。并指出,学校不断加大人才优先投入力度,改进人才支持方式,提供综合支持提高引才竞争力,热忱欢迎与会青年才俊加盟复旦,成为学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12月27日上午,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李蔚出席主论坛专题报告会并致辞。未来五年,复旦将加强文、社、理、医、工融合创新的学科登峰体系建设,以及相关机构和平台的融合创新。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最有吸引力的全球科创中心,是各类创新人才实现梦想的热土。
他说,选择复旦就意味着选择中国、选择上海,这一选择充满睿智、胸怀和勇气。微电子学院曾璇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姜育刚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张炜佳博士作为杰出人才代表,深情讲述了他们在复旦的成长与收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