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报告《2020大气中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显示,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同比增加36个,共157个,达标占比46%以上,但PM2.5平均浓度水平未见改善,全国臭氧污染凸显。
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实现了城市水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全面推动广州治水上水平、上台阶、出实效。根据各区上报结果汇总,建成区排水单元雨污分流面积比例达到58.36%,年底将达60%。
市排水公司率先探索实践城市排水管网片区化+网格化管理,公司下属5个专业运营分公司,划分为43个片区,细分2万多个排水单元,累计巡查管网约16.2万公里,清疏管网约2.5万公里,转输污水近17亿吨,为打赢打好黑臭水体剿灭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治水工作者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广州市深化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排水公司,建立全面覆盖、责任清晰、技术先进、管理精细、产业现代的公共排水设施运营维管体系,推动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三是大力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67万公里。
治理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2856个,实现养殖粪污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治水进校园,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投入到保护河湖、珍惜生态的社会实践中。我省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1月扩散条件总体偏好,3月扩散条件偏差,但总体均偏差。
与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相比,优良天数比例较全国平均(82.2%)高1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8位,优良率排名第12位。12月8日上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通报浙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有关情况。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48 g/m3,同比下降7g/m3(4.5%)。
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32 g/m3,同比下降6g/m3(4.3%)。2021年1-3月,预计东亚冬季风总体偏弱,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活动偏弱,长三角区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二)大气污染防治态势2020年9月、国家10部委7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强化我省北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我省上游长三角北部及华北地区今年污染排放强度较常年有所降低,随着北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冷空气影响带来的污染输入会进一步降低,北方对我省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减弱。(三)与全国其他城市比较我省设区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好于全国平均。(三)空气质量形势预测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秋冬季强化大气污染强化措施的施行、传输影响的减弱,2020-2021年秋冬季我省空气质量将进一步改善,较常年同期好转明显,但仍存在本地积累导致的轻度污染,短时可达中度污染过程的可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92.3%,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7.7%。
PM2.5平均浓度较全国平均(36g/m3)低13g/m3。PM2.5平均浓度为23g/m3,同比下降7g/m3(23.3%)。1】过去11个月,浙江省空气质量好于全国平均首要污染物是臭氧,其次为PM2.5(一)县级以上城市总体情况全省69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日AQI优良率为96.6%,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在综合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浙江占据4席,分别是舟山市(第3位)、丽水市(第7位)、台州市(第13位)、宁波市(第19位)。
我省将受到多次弱冷空气影响,冷空气影响频繁但强度不大,同时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偏少,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多年平均略偏好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在2020年-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河北省开展大气环境帮扶执法专项行动,截至11月底,已开展两轮次帮扶执法专项行动,共发出隐患提示函1555份,帮助6545家企业立行立改各类轻微环境违法问题7612个。
据了解,今年河北在秋冬季大气环境帮扶执法专项行动中,各级执法组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隐患―堵塞漏洞为重点,全面落实环境违法隐患提示函制度,对存在潜在环境隐患和日常管理漏洞的企业,及时送达隐患提示函,提前预警,实行容错式整改,指导帮扶企业提升治理水平。11月17日,沧州市处于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预警期间,秋冬季第二轮大气环境帮扶执法专项行动驻沧州执法检查组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沧州大华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尽管已经按照一厂一策要求落实了应急减排措施,但在污染治理设施使用、环境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这是河北省深化服务式、体检式、预防式执法理念,严禁一刀切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对发现的环境问题隐患尚未造成环境污染的,及时发出环境违法隐患提示函,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帮扶企业消除环境污染隐患,提升治理水平。此外,企业还存在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够高、车间环境比较差等问题。执法检查组组长戎立介绍说,企业提供的监测报告中没有体现去除率,硫化、密炼工序集气罩安装过高且没有加软帘,这样会导致收集效果差。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坚持执法普法相结合,有保有压,精准分类施策。针对这些问题,执法人员现场逐一提出整改要求,发出环境违法隐患提示函,帮助企业找环境隐患、整改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对发现的轻微环境问题,以帮扶督促整改为主,实行容错式整改计算公式为:1.控排企业企业配额=产量历史平均碳排放强度年度下降系数2.新建项目企业配额=(预计各能源品种的年综合消费量各能源品种相应的碳排放折算系数)新建项目企业按历史排放法折算碳排放的各能源品种取值范围与控排企业的一致。
(三)历史排放法水泥行业的矿山开采、钢铁行业的钢压延与加工工序、石化行业企业使用历史排放法分配配额。计算公式为:1.控排企业企业配额=产量基准值具体计算方法详见附件3,下同。
(一)控排企业本省行政区域内(深圳市除外,下同)上述六个行业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共245家。(三)配额有偿发放数量和方式2020年度配额有偿发放总量原则上控制在500万吨以内,采用不定期竞价发放的形式。
(一)控排企业免费配额发放2020年11月后,控排企业在配额注册登记系统获得免费配额。(二)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配额清缴履约等工作按照《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的实施细则》《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执行。2020年度可用于抵消的CCER和PHCER总量、具体抵消比例、条件另行制定公布。控排企业可视需要购买有偿配额。
按基准线法、历史强度下降法分配配额的控排企业,先按上一年度产品产量发放预配额,待核定2020年度产品产量及配额后,再通过配额注册登记系统对配额差值实行多退少补。(三)企业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碳量(PHCER)抵消实际碳排放的,应在2021年6月10日前通过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和广东省碳普惠平台提交上缴申请,并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书面申请。
计算公式为:1.控排企业企业配额=历史平均碳排放量年度下降系数2.新建项目企业配额=(预计各能源品种的年综合消费量各能源品种相应的碳排放折算系数)新建项目企业按历史排放法折算碳排放的各能源品种取值4范围与控排企业的一致。一、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企业2020年度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的行业企业分别是电力、水泥、钢铁、石化、造纸和民航六个行业企业。
全文如下:广东省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省政府第197号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7〕59号)要求,为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做好我省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以下简称配额)的分配和发放工作,制定本方案。2.新建项目企业配额=设计产能基准值(二)历史强度下降法电力行业使用特殊燃料发电机组(如煤矸石、油页岩、水煤3浆、石油焦等燃料)及供热锅炉、水泥行业其他粉磨产品、钢铁行业的自备电厂、特殊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有纸浆制造的企业、其它航空企业使用历史强度下降法分配配额。
(一)基准线法电力行业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含热电联产机组),水泥行业的熟料生产和粉磨,钢铁行业的炼焦、石灰烧制、球团、烧结、炼铁、炼钢工序,普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全面服务航空企业使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先按2019年度产量计算及发放预配额,再根据经核查核定的2020年实际产量计算及发放最终核定配额,并与发放的预配额进行比较,多退少补。先按2019年度产量计算及发放预配额,再根据经核查核定的2020年实际产量计算及发放最终核定配额,并与发放的预配额进行比较,多退少补。二、配额总量根据我省2020年及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目标,结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经济发展形势预测,确定2020年度配额总量为4.65亿吨,其中,控排企业配额4.38亿吨,储备配额0.27亿吨,储备配额包括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和市场调节配额。(二)新建项目企业本省行政区域内上述六个行业已列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并有望于2020~2021年建成投产且预计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新建(含扩建、改建、合并,下同)项目企业,或往年新建投产但未列入新建项目名单的符合上述门槛的新建项目企业,共23家。
五、其他事项(一)企业因生产经营、生产工艺改变造成碳排放量发生重5大变化的,应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报告,并相应修改碳排放报告监测计划。以上企业的具体名单请见附件。
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委托竞价发放平台组织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具体事宜另行通知。(二)新建项目企业配额发放新建项目企业按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新建项目竣工验收前购足有偿配额。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全文显示。日前,广东发布《广东省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