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权力和责任要统筹协调。
●07危机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新特征,都与新全球化因素有关,新全球化因素既导致了07危机前新国际分工关系的产生,以及相随的投资、贸易和经济高增长,也导致了发达国家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和07衍生资产泡沫危机的爆发,并且是压制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在危机后十年中继续衰退的原因。我们在美、日、欧、中资产资产泡沫兴起的过程中,能够看到的共同背景都是生产过剩,所以生产过剩才是资产泡沫的起源。
还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在我所看到的很多分析中,都把加杠杆、加久期当做是银行表外资产得以急剧膨胀的机制,这虽然是中小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的普遍做法,而其实质还是在利用货币乘数空间来加大货币创造,而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大约是从4·3提升到目前的5·3,这一个百分点的提升,大约能提供30万亿元的新增广义货币空间,离同期新增百万亿元的银行资产规模,还是相去甚远。因此,离开了衍生资产泡沫无中生有的特质,就看不清楚在中国经济下行过程中,金融体系反向膨胀的原因。四、07危机后世界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及其原因 在我看来,07危机后世界资本主义出现了四个新特征。早有报道显示,美日欧的企业现金账上,都有巨额存款,大约都是从危机前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2万亿美元,因此美日欧经济都是典型的储蓄大于投资。我们必须警惕,许多导致07危机的衍生金融工具已经在中国登场,并且在近两年获得急速发展。
第四,货币当局决不能认为,管住货币就可以放开创新和监管,在源头就管住各类资产泡沫的滋生,远比出了事再收更重要。由于中国等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携带丰裕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加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使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了一大块新的价值洼地和产业利润,为在国内找不到出路的发达国家产业资本,找到了一条牟利的新出路,因此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虽然,在学术演变过程的初期,受机械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行为学未必能够涵盖如此广泛的研究范围。
例如,经济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价格和价格决定什么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理论被称为价格理论。换句话说,选择的理性程度依赖于信息基。在无神的文化传统里,伦理和家庭逐渐成为生活的核心,梁漱溟称之为伦理本位的社会。所以,上述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与其它一些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一起,若可构成一套封闭可解的模型并可导出一些在一组工作假设下可检验的命题,就可获得成为经济模型的资格。
又假如笔者相信的,是与完备理性假设对立的有限理性假设。索罗斯是波普的学生,深受波普开放社会思想的影响,并为此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伴随着他在中欧和东欧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主旨是批判日益僵化从而丧失了开放性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的,是他在这些日益僵化的金融市场里的颠覆性投机活动。
第9和第10单元介绍上述各原理应用于消费行为的研究。这是一个远比金融活动更缓慢的演化着的传统,这些习俗也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共同知识,例如以上述六项模块为主体的金融学知识、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弱有效性、半强有效性和强有效性,这些假设都是关于信息在个体之间不对称分布的假设。不过,科学研究表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决策环境里,假设只有两种生存策略——独立探索和模仿成功,那么,任一群体的平均生存概率,随着模仿者在群体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先是增加,至某一阈值后,便迅速下降,甚至可导致人口崩溃(即群体的消亡)。
图3所示的,是一种最小信息的市场情境,这一情境的参与者,他们只知道一个点(对应着横轴上的时间和纵轴上的资产价格),以此为决策信息,可能形成的价格预期,不难划分为三类——向上、向下和持平。究其原因,学者们指出,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胜的,是人类合作的能力而不是人类个体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可因解释者和倾听者所处的社会传统和知识背景而有巨大差异。回报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这两方面的偶然性,女性哲学家海勒(丸Heller)称之为双重历史性。历史为何由一连串偶然构成?我提供了一些晚近科学研究的论证。
由于有限的自私程度,合作不仅符合自利原理而且符合情感原理。最初以提问的方式(例如屈原《天问》),然后以对话的方式(例如柏拉图《对话》),最后以陈述和对陈述的检验方式(近代科学实验提供了这一方式的规范形态)。
20世纪延续几乎一百年的中国革命及社会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决公理与强权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人民为求解这一问题而支付的代价。第6单元介绍有限理性及其模型。编者注:文中斯密的《原富》,即《国富论》。与企业利润相关的另一个租概念,由马歇尔定义,称为准租(quasi rent),即任何一项投入品所得的报酬高于使这项投入品不退出生产过程的报酬的部分。这些特征事实,成为经济学建模和解释的对象。事实上,认真地比较了行为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之后,笔者认为,有限理性假设使行为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本质地不同于经济学研究。
他的全部陈述,都只局限于他的观察和体验。转让价格怎样决定?这是一个问题。
第5单元介绍竞争、市场不确定性、混沌与秩序。摘要 本文旨在论证基于有限理性能力的金融资产预期定价,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问题。
在关于合作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最常遇到的行为经济学问题是关于各种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行动策略的定价问题。其次,写出这一因果链条的通常假设是线性的数学表达式(dA/dt)=a+bI。
这两大假设之间的对立及长期争辩,清晰地呈现了界定理性假设的两大要素:(1)个体对现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很难产生大量的幸福感。一个人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他与社会相互匹配的过程,由此而有的,就是这条生命轨迹,早期比较贴近物的维度,中期比较贴近社会维度,后期比较贴近心的维度,尤其是,如果他追随某一位精神领袖,那么他就可能激烈改变自己的人生路径。所以,我们赋予任何个体行为的理性化解释,不能回避幸福感的研究。
均衡,如前所述,等价于套利活动的终止。最后,它不仅关注定价而且关注预期定价,从而成为基本问题。
为指导这样的活动,古典金融学确立了下列四项知识模块:(1)技术分析。其中,第一命题概括的是基于生物的因果联想能力的成功命题。
今天,这一基本问题被概括为:合作为何可能? 注意,即便如此,经济学基本问题也不会消失。如休谟所言,若事件甲和事件乙发生的时间或空间十分接近,就容易引发我们的因果性联想并通过多次观察确定这一联想的因果方向(例如甲成为乙的原因或反之)。
(2)主体客观性(inter—subjectivity)。例如,让我们想象,大部分基金经理预期上证指数会在4000点水平遭遇卖压,这是一阶预期。第13单元,猜想与困惑,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在后来的演变中,这一框架可能被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不断重塑,并呈现为相当复杂的演化路径。
个体的选择,旨在增进幸福感,并以是否增进了幸福感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基于二阶预期的理性选择是在更低的水平卖出自己的股票,这是三阶预期。
那些最聪明的人或许曾有过高于三阶的预期和决策,但由于他们是少数,假设市场权力均等,高阶预期的决策必定会因亏损而被淘汰——因为权力均等的市场相当于竞猜平均值的游戏。然后,我们可建立旨在解释这些特征事实的增长模型。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清楚地描述了我们想象中的上述两要素,就等价于界定了我们自己关于理性的假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J.Tobin)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金融工具词条,将金融资产定义为可转让的IOU(I0U是口语化的我欠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